新利体育新利体育首页(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详情页

人民日报:中国航天提升百姓生活

作者: 发布日期:2012-07-06

  太空紫红薯口感如优质水果,太空农产品丰富餐桌


  “神九飞船安全返回,我们搭载的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种子一起回来了。”7月4日,谈起太空育种,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很兴奋,也对这批“登过天”的种子充满期待。


  所谓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专家表示,这可以培养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对于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我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太空辣椒、番茄、茄子等已经在甘肃、宁夏、陕西、新疆、云南、黑龙江等25个省区市得到推广。随着种植规模和区域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只需花费和普通蔬菜一样的价钱,就能在家门口的菜市场和超市买到这类太空蔬菜。


  据介绍,我国从1987年开始探索航天育种,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许多通过航天育种培育的农产品早已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中国生态研究院院长冯洪章表示,太空育种所培育的一些蔬菜品种在营养价值上要高于普通蔬菜,维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两倍以上,铁、锌、铜、磷、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有提升。而太空蔬菜的优势往往还表现在口感方面: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红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口感犹如优质水果。


  不过,太空农产品的培育可不只是上个天那么简单。“搭载上天只是培育太空种子的第一步,真正繁复的工作是随后进行的地面筛选、验证和培育。”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解释说。


  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不同地点或者省份的试验点去鉴定;鉴定出的优胜者,再提交到品种审定委员会进一步测试审定。只有经过严格审定的种子才是“太空种子”,才能推向市场。“培育出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至少要五六年,主要农作物品种要8年以上。”包文生说。


  据介绍,至今,我国先后2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获得了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目前,我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九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


  偏远山区能看到当天报纸,卫星数字投递显神通


  在北京航天桥附近上班的小张,初到北京时由于路不熟,驾车走了不少冤枉路。在朋友推荐下,他用上了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现在我出远门开车都离不开北斗了,国产导航系统用着心里踏实。”小张对记者说。


  现代生活中,天气预报要靠气象卫星,行车找路、精确定位需要导航卫星,电视节目也大都依靠通信卫星传输……这些航天科技带来的便利,大家都不陌生。除此之外,我国卫星最近又创新了应用领域:卫星数字投递。


  这是一种新型发行服务传播模式,利用卫星网络向用户提供音像、电子读物(报纸、图书、杂志)、游戏、软件、行业资讯等数字化产品,经过数字化加密转换,利用严格的版权保护处理后,上传到卫星,通过优质、安全的信号,储存到任何形式的用户终端上,用户可以在认证解密后,选择性地获取内容信息。


  卫星数字投递覆盖范围广、安全管控易、更新速度快。基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自从安装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设备,这里就变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场所。”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红说,每天都有卫星不断投递来新的节目,村民们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看到各种电影、演唱会和文艺节目等。


  据介绍,基于单转发器的卫星数字发行系统的信息投递能力可以达到50Mbps以上,这相当于一部约有10GB数据量的高清电影,只需要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下载。而100份报纸的更新只需要4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下载。应用这项技术后,即使在偏远的山区,也能当天看到最新的人民日报。而目前靠人工投递,一份报纸送到西部一些边远农村有时甚至需要7天之久。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5000多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分布在宁夏、青海、内蒙古、安徽、四川、辽宁、新疆、河北等省市区。根据远期规划,未来3—5年时间,将建设20万个以上,基本做到县、乡级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


  防偷税、保安全、高楼消防、灾害监测,航天技术应用多


  “在改善民生方面,航天高科技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连成博士表示。


  其实,悄悄隐藏在人们身边的航天科技还有很多: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


  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治疗;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被誉为防止偷漏税的“杀手锏”、“生命线”;


  用航天高科技研制的奥运火炬,战胜了高寒低压、缺氧大风,于2008年5月8日在珠峰峰顶点燃,使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航天人完成的海陆空立体化安保科技系统,为7个赛区的94个场馆保驾护航,实现“零失误”安保……


  这些你可能从没想过会跟航天搭上边的事,其实都是航天技术拉动和辐射的成果,也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有些长期未解的难题,也在航天技术的应用中迎刃而解。


  城市大楼越建越高,楼宇消防让人愁。世界上最高的消防车只能到达101米,且地盘大,吨位大,无法进入狭窄的胡同和弄堂。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将航天发射、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消防领域,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可快速、准确地扑灭高层、超高层楼宇火灾,具有高安全、高可靠、反应迅速等特点。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安全公司自主研发了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成功预报两起火灾,目前正向全国推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惯性公司利用加速度计技术开发出核心传感器,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对泥石流、滑坡、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曾成功应用于唐家山堰塞湖、甘肃舟曲、四川雅安等处的地质灾害监测及国土监测、水利水电等领域。


  航天技术造福未来,即使未直接用于生活,其辐射和影响深远


  “航天高科技除了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部分外,更多的是直接造福国民经济和国家未来发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地方受到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病”困扰,迫切需要城市发展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要城市长出“智慧”。


  长期在一线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翔说,应用了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卫星通信、特种探测、仿真技术等航天技术的“智慧城市”,将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目前,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立民表示,以我国航天技术、设备以及组织管理模式作为牵引,推动、带动着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将越发明显。


  邵立民表示,航天技术与我们联系紧密,虽然有些技术不是直接用在生活中,但其辐射效应和影响深远。航天事业是一个综合运用多领域技术的系统,我国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以及设备、元器件等具有通用性,可以转移民用;同时,其发起的诸如中继卫星等技术也在国民生活中间接地发挥作用。


  现在,我国正一步步迈向空间站时代,未来一旦建成,空间站就可作为平台,进行产业化实验,包括利用在微重力环境中晶体均匀生长的特点发展太空工业,以及可能会建立的太阳能电站等等。


  邵立民说,像大多数科学研究一样,航天产业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作为意义重大的战略产业,它的效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持续投入。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应用与经济增值以及其规模报酬递增所产生的溢出效益,绝不仅仅是测算的1∶10投入产出比那么简单,它甚至无法用现成的数学模型来计算。”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这样认为。

   (本文章摘自7月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