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体育新利体育首页(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详情页

务实打造“3+X”党建品牌矩阵,赋能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0-09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工研院)是新利体育新利体育首页(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8.15.5(以下简称中国有研)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单位,作为科技型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19年成立党委以来,有研工研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围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立足科技型国有企业的业务特征和党员群体特点,在中国有研“1+360+N”特色党建工作体系指导下,通过做实“N”,务实高效打造“3+X”党建品牌矩阵,通过思想领航,赋能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有研发挥好“发挥关键核心技术的托底功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引领功能、转型升级的赋能功能”三大功能。

党委引领——三融合,三提升

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2018年,中国有研以全部研发类资产出资成立有研工研院。有研工研院成立伊始,保留了研究室所建制,成立首年处于亏损状态。作为一个缺乏雄厚“家底”的科技型企业,有研工研院呈现出科研领域多、布局待优化、产品杂散小;人员学历高、诉求多元化、统一思想难的特点,这也是有研工研院的工作难点。

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公司制改制要求,有研工研院于2019年成立党委,进行领域整合,撤销研究室所,成立事业部。根据新的组织架构,有研工研院党委着力加强党建业务融合,针对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个不同维度,打造“先锋工程、党员创新创效示范团队、党员积分制”三个党委层面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切实加强党建与“管理提升、创新创效、履职尽责”三方面的融合,通过“三融合”,实现“三提升”。

突出示范引领,创建“先锋工程”。聚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年评定“先锋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 依据党建考核结果评定“先锋党组织”,并把党组织推动解决经营重点难点问题纳入党建考核,推动所属业务主体全面提升经营质效。依据“党员积分制”评定结果评选“党员先锋岗”,为党员民主评议提供重要参考,强化党员履职尽责。 “先锋工程”也为“两优一先”提供了评选依据,通过选树优秀典型,突出示范引领,促进管理提升。近年来,“党员先锋岗”获得者李锡武同志获评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先锋党组织”结构事业部党支部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

促进创新创效,创建“党员创新创效示范团队”。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各党支部组建柔性团队,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其中,2023年设立的“特种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盟建设团队”围绕特种有色金属材料创新链、产业链,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成立创新联盟,到20余家成员单位、用户单位走访调研,搭建共性技术交流平台,推动项目合作,实现公司新增销售合同20项,新增销售收入750余万元,并达成诸多新的合作意向,促进联盟会员单位开展党组织联建共建,引领行业发展。2020年设立的“市场推广团队”通过SWOT分析手段,全面分析电子事业部客户需求、科技领域和各类产品技术,制作纸质宣传手册和移动端宣传资料,直接用于参展和客户访谈接待,当年获得400余万元销售合同,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

强化履职尽责,创建“党员积分制”。聚焦党员履行义务,以党员积分为载体,实现激励与约束并重。党委设立党员积分总体框架,包括基础分、履职分和加分项,并在积分设置中为各支部实践探索留出空间。积分评定结果作为年度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并与“党员先锋岗”“两优一先”的评定实现有机嵌套,通过有效激励,发挥出制度体系的生命力与活力。

支部探索——一支部,一品牌

针对各支部主责主业与经营特点,有研工研院党委推动所属党支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丰富“3+X”党建品牌矩阵。持续开展党建品牌“X”创建,包括“联建共建”“党员突击队”“每月一星”“党建引束”等,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科技创新、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各个环节,引领推动所属事业部高质量发展。

结构事业部是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单位,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大品种有色金属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近年来,结构事业部党支部通过与东北轻、西南铝等7家行业骨干企业、下游用户单位的8个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推动支部建设共学习、产学研项目聚合力、创新平台建设强引领。搭建联建共建交流平台,在国家重点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电子事业部是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单位,承担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近年来,电子事业部党支部依托重点攻关项目成立多个“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和“青年示范岗”。突击队签订责任书,制定工作日志,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确保项目研制工作任务到天、责任到人。给青年人压担子,引领青年创新创效,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屏蔽材料、吸气材料、碱源、劈刀等关键材料。此外,他们研制的异质连接关键材料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功解决了热控技术难题。

新能源事业部是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撑单位。近年来,新能源事业部党支部结合青年职工特点,创建了“每月一星”“能源讲堂”“党员导师制”等党建品牌,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国家氢能产业的发展。其中,“每月一星”侧重选树先进典型,突出对青年的示范引领;“能源讲堂”侧重强化学术交流,突出对青年的岗位锻炼;“党员导师制”侧重抓好传承发展,突出对青年的全面培养。三个品牌相辅相成,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了重要平台。事业部所属新能源材料团队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团队自主研发的氢氦分离提纯装置实现了提取纯度99.999%以上的高纯氦气,获2024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头版报道,自研的固态储氢装置实现多项国内首次示范应用。

特种事业部党支部聚焦主业,从电子束技术及装备领域布局着手,创建“党建引束”党建品牌。依托该品牌,党支部组建了“电子束提纯创新平台建设与大尺寸高纯金属制备技术”项目团队,针对15吨级大型电子束提纯装备重大合同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成立了由设计人员、加工制造人员、安装人员以及现场调试人员组成的“工人先锋队”。针对长期驻外地设备安装任务,组建临时党小组,加强驻外地项目的党建引领。“党建引束”进一步推动了事业部自主研发设备的孵化转化,获得央视、地方媒体关注报道,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

品牌矩阵——党建业务融合重要载体

有研工研院党委围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以“3+X”党建品牌矩阵为抓手,零缝隙融入主责主业,构建科技型国有企业党建业务融合体系。党建品牌矩阵作为党建业务融合的重要载体,在赋能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赋能企业管理。通过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有利于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有利于强化“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体系,有利于通过党建引领企业提升治理能力。

二是围绕主责主业,赋能科技创新。通过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统领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有利于项目攻关团队运用系统化思维建章立制,推进常态工作程序化、专项工作高效化、重点工作创新化,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科技创新见行见效。

三是确保思想领航,赋能经营发展。通过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有利于强化科技型央企政治属性,有利于企业在推进急难险重任务中找到有形有效抓手,有利于企业重视青年职工发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有研工研院自成立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105%,资产总额增长了41%,纵向科研到款增长了133%,实现了稳定盈利;承担国家战略专项任务42项,突破了集成电路用楔形劈刀、微光夜视仪用碱金属源等近10项“卡脖子”关键材料技术,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关键材料技术保障;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8项,其中包括国家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银奖2项,科技影响力指数增长了105%,位列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前茅;新增国家级人才8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10余人次;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北京市战略性有色金属新材料专业化成果转化平台,承担了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可以说,通过党建引领赋能,有研工研院全面迈入了发展新阶段。

未来,有研工研院将持续发挥好科技型企业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持续发挥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优势,持续发挥好党建品牌矩阵之于党建业务融合的重要载体作用,助力中国有研发挥好“发挥关键核心技术的托底功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引领功能、转型升级的赋能功能”三大功能。